資訊中心

刊物 / 文章

2023年11月24日

積金局回應11月23日香港仔題為「優化強積金是時候交功課」的文章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強積金的關注,就 貴報於11月23日刊登由黃國議員撰寫題為「優化強積金是時候交功課」的文章,部份內容及論點有商榷之處,故現提供局方資訊及觀點,希望有助 貴機構讀者正確認識有關議題。

 

文章首段提及近年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不理想,指「虧損情況」等同計劃成員同期的供款「倒晒落海」,本局覺得筆者的比喻偏離事實,會誤導讀者,甚至有危言聳聽之嫌。

 

強積金是跨越超過四十年的長期投資,當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經濟週期,加上強積金的宗旨是為打工仔女建立退休儲蓄,按照規定,除了法例指定的情況外,計劃成員必須年屆65歲才可提取其強積金。換言之,期間的市場波動,屬帳面上的虧蝕。以短炒投資的心態看待強積金,對於協助公眾以正面態度認識強積金和退休投資規劃並無幫助。積金局明白計劃成員十分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只聚焦短期投資表現而忽略強積金的設計原意,會令計劃成員對市況波動過份憂慮。

 

從我們的統計數字可見,若從較長年期的角度來看,各類強積金基金均錄得正回報,自從強積金在2000年12月實施以來,合共佔強積金總資產值近8成的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截至今年8月底,年率化淨回報分別為3.8%及3.6%,累積淨回報分別為133%及 124%,反映強積金從長線投資的角度,可以達到滾存增值的功能。

 

由於各類強積金基金的風險程度有異,成員應該因應個人情況和可接受風險程度,揀選適合的投資組合。對於沒有時間或缺乏投資知識管理強積金的計劃成員,他們可考慮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 (DIS))。DIS分散投資於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加上「隨齡降險」的自動調節機制,可以有效減低風險。此外,DIS亦設有收費上限,間接增加投資淨回報。

 

黃議員在文章中提到外匯基金的長期年率化投資回報率為4.5%,認為強積金亦有條件提供高於通脹的保證回報。事實上,外匯基金的回報亦會隨經濟週期而有波動。我必須再次指出,外匯基金成立的目的與強積金截然不同,外匯基金的主要任務是捍衛港元匯率及維持香港貨幣及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強積金則是協助香港打工仔女在職時透過定期儲蓄,逐步建立退休儲備,兩者不能直接比較。值得留意的是,強積金制度的年率化回報是整個制度的平均回報,即是當中計劃成員的平均回報分別高於或低於該水平,而回報高低取決於成員的個人投資選擇。

 

積金局明白市民希望有提供穩定回報的強積金投資選項。財政司司長在今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及,金管局與積金局會就有關有穩定回報並且收費低的強積金基金進行研究,而第一步是政府在其發行的綠色債券及基建債券中,撥出一定比例優先供強積金基金投資。綠色債券的優先分配安排已於今年六月實行,以助強積金投資經理分配更多投資於香港特區政府綠色債券。在未來的基建債券發行上,亦預計會採取同一優先分配機制。而積金局正與金管局就穩定回報並且收費低的強積金基金進行研究。

 

文章又指強積金供款上下限不作調整已變成「慣例」,這批評並不公允亦非事實。考慮到工資水平的變動,強積金供款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須適時檢討。在2014-18的四年週期檢討中,積金局曾建議將僱員、僱主和自僱人士各自所須作出的每月最高強制性供款將由$1,500增加至首兩年的$1,950,兩年後再增至$2,400。但考慮到2018年進行檢討之後的實際情況,包括當時本港社會的社會和經濟環境經歷了一段不確定、複雜和面對重大下行壓力的時期,加上由於新冠疫情對市民的生活和營商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因此,政府就該次的法定檢討決定維持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不變。

 

去年積金局已根據法例如期就 2018-22的四年週期進行檢討,但考慮到當時疫情對經濟及社會造成嚴重衝擊,所以建議政府不就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作出調整。而因應目前疫情已受控,經濟亦逐步回穩,我們已經開始了2022-2026年周期檢討的相關工作,會適時向政府提交建議。

 

積金局行政總監
鄭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