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
積金·誌
強積金制度迎來21歲 積金局全力推動改革
轉眼間,2021年快將結束,今年12月1日對強積金制度來說將會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制度在當天正式迎來21歲,以人生不同階段作比喻,這猶如步入成人階段。同樣地,由於退休保障制度須經歷40年才發展成熟,強積金制度現剛處於中間點,是制度邁向成熟階段的起點。
強積金制度成立至今已達到一定成績,發展符合制度設立的初衷。截至2021年9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已有約$12,000億,是香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資源。展望未來的工作目標,是繼續完善強積金制度,除了透過構建中的積金易平台改善制度的整體效率以及減低收費,我們亦從多方面著手進一步提升強積金的充足度。
五大方向提升強積金保障功能
強積金是世界銀行倡議多支柱退休保障框架下的第二支柱,目的是為在職人口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必須與其他支柱(例如自願性儲蓄和社會服務,例如房屋及公共醫療服務等)相輔相成,互相補足,才能更全面保障退休生活需要。積金局重視提升強積金的充足度,而關鍵在於以下五大因素:
(一)投資回報
我不時聽到坊間有聲音指,擔心單靠強積金未足以維持原有生活水準,連抗通脹也有難度。事實是透過持續不斷的供款,配合複合效應和平均成本法的投資機制,強積金由2000年12月開始實施直至今年9月的年率化淨回報為4.4%,高於同期的1.6%通脹率,反映制度持續穩健增長。
基金投資回報直接影響打工仔手上累積的強積金資產,積金局未來會繼續研究不同措施擴大強積金投資範圍,協助打工仔把握投資機遇及作有效的資產配置,並透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例如因應早前《施政報告》提出研究便利強積金投資內地發行的政府及政策性銀行債券的措施,我們正全力配合政府研究有關推行細節。另外,積金局亦正檢討目前可供選擇的強積金基金,以計劃成員的預期回報為本,促進業界開發更多類型的退休投資方案。
(二)基金收費
收費水平亦與淨投資回報掛勾,公眾一直希望強積金收費有下調空間,積金局過往透過不同途徑,令收費逐步下降,包括提升基金收費透明、提供比較價格工具以及推出「僱員自選安排」及「預設投資策略」促進競爭。在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平均基金開支比率已由2007年的2.1%降至目前的1.43%,減幅超過三成。為創造進一步減費空間方面,積金局正全力推展積金易平台項目。積金易平台將會按收回成本的原則運作,令強積金計劃成員直接受惠於減省的計劃行政開支。
(三)供款額
因應入息水平變動,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須適時調整,以確保強積金的充足程度。目前,僱主及僱員雙方均須按僱員有關入息的5%作出強制性供款,供款額則受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所限,若僱員的入息低於最低有關水平就無須供款,原意是減輕有關僱員的負擔,但結果卻減少了他們的退休儲備。隨著積金易平台全面運作後,政府會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讓基層僱員都可以有每月10%的供款。
(四)取消對沖
至於市民關注的強積金對沖事宜,政府已表明下個立法年度將會修例落實取消對沖安排,長遠而言將有助增加打工仔累積強積金的金額。
(五)自願性供款
除了從第二支柱著手提升充足度外,增加第三支柱的保障(例如:自願性供款)亦是有效方法。積金局一直鼓勵計劃成員作自願性供款。自政府於2019年4月推出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後,成員反應正面。在2020-21財政年度,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共$22億,按年增加三成。截至今年9月,共有56,000個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帳戶,可見愈來愈多打工仔認同以自願供款壯大退休資產的理念。
推動強積金在可持續投資方面的發展
近年,全球的投資愈來愈重視「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因素,積金局剛於上周舉行一年一度的研討會,當中探討將ESG因素納入強積金的風險管理及投資過程。隨着綠色和可持續投資的發展越來越成熟,愈來愈多基金經理投資於以此為題的項目。過去十年,強積金投資於綠色債券及ESG基金的投資金額,由2011 年9 月底的1.55 億港元,增加至2021年9月底的139億港元,增幅達88倍!
近年,積金局亦制訂了相關政策和措施,推動強積金基金在可持續投資方面的發展,帶領業界合作應對氣候和環境風險,包括向強積金受託人發出通函,鼓勵受託人及其投資經理將ESG因素納入投資過程,並向強積金計劃成員作出相關披露;以及在符合強積金基金投資政策的前提下,考慮把綠色債券納入強積金投資組合的可行性。
積金局亦剛發布一套指導原則,從財務風險管理的角度制定可持續投資的發展策略及作出相關披露,涵蓋管治、策略、風險管理及披露四個主要範疇,協助受託人訂立相關管治框架及措施以管理ESG風險。
強積金制度迎來21歲之際,在保障打工仔的強積金利益的大前提下,我會帶領積金局繼續穩步向前,並作出因時制宜的改革,為香港的工作人口建立穩固的基本退休保障。
積金局主席
劉麥嘉軒